第452章 明人印象
县衙并不大,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在这样一个落后的地方,已经是标志性建筑了。 李鸣骅下车,打量了一眼,心中的失落感少了很多。 一位穿着青色衣衫的男子,扎着方块头巾,走了出来。 李鸣骅瞧其样子,立马就认出来了此人身份,大概是此地的知县。 像这样的地方,一般不会设立知县,但是这里特殊点,朝廷还是设了一个知县。 整个府衙,真正身上有编制的,应该就他们两个人,其他的都是雇佣的当地人。 两人简单的打了声招呼,香山知县苏靖就匆匆离开了,听说他家中出了一些事情,要马上去处理一番。 所以,现在香山就只剩下李鸣骅了。 望着空洞的府衙,李鸣骅有些无语,自己刚来一点经验也没有,就全扔给自己了,这......太不负责任了。 幸亏,府衙居住的还好一些,地面干净整洁,看来平时没有少处理,外面的路面那样泥泞不平。 他从怀中掏出一方手帕,擦了擦额角的汗水,用宽松的衣裳扇了扇,若说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那就是这方地界有些热。 可能是建造房屋的时候没有建造好,使得屋中的气体有些沉闷,无法流通。 李鸣骅刚刚歇息了一会,黙康立马就走了进来,还端着一些碟子。 “放在这里吧。”黙康笑道:“大人,您刚来,我们一时没有准备,这是我我刚派人做了一些饭菜,您看合不合胃口,要是不行,再重做一次。” 李鸣骅定睛一看,几个碟子上摆的满满的,色泽鲜艳,有肉,还有一些番薯,花生,都是东洲的特产。 也是他来东洲之后最喜欢吃的东西。 这哪里是不好,分明是奢侈至极,他在移民住的地方,也没有吃到过这样么多的食物。 李鸣骅:“很好,不用重做了。” 他用沾湿的毛巾擦了擦手,拿起筷子随意的问道:“你吃了没有?” 黙康一愣,最后咧嘴笑道:“吃了,吃了。” “大人,你没有什么事,那我就先走了。” “嗯,现在还没有什么事情。” 等黙康走后,李鸣骅才开始享受美食。 这一路舟车劳作,也没来得及吃什么美妙的食物,想不到在这么偏僻落后的地方,吃的东西却不少。 尤其中间一个盘子中摆放了红烧鱼。 既有浓浓的香味儿,也夹杂着一丝丝的辣味,李鸣骅吃的很爽。 就在他吃的时候。 在香山其中一间房屋中。 黙康和几个人围绕在桌子上一起吃饭,桌上的菜极为简陋,几碗稀到不能再稀的玉米粥。 中间摆放着几块儿番薯,还有一些零碎的肉末,几条小鱼,再没有其他什么东西了。 和李鸣骅吃的东西比较起来,简直是天壤之别。 “哥,那个大人怎么样?” 一个人关心地问道,其他人的目光也齐刷刷的看着黙康。 “暂时还不清楚。”黙康放下筷子,稀疏的眉毛向上一挑:“不过初次见面,似乎人很好。” “看着人很好,那又怎么样,上一任典司不也是这样吗?刚来的时候,一副好官的样子,可是没过多久就显露出了原形。” 又有一个人愤怒道。 砰! 黙康拍了一下桌子,斥责道:“不得无礼,谁也不许再提上一任的事情。” 说完,黙康的声音小了很多。 “上一任和咱们一样,都是殷人,只不过那个家伙运气好罢了,而这次来的不一样,我托人打听了,是正宗的明人,相信不会和上个一样。” 众人一听,神情缓和了下来。 是明人啊,那众人就印象好多了。 香山这里,明人并不多,虽然离着罗浮很近,但毕竟地理位置偏僻,属于刚刚建设时期,人还没快速涌过来。 在他们的脑海中,明人的印象很好,一听见明人二字,脑海就会自动浮现出一位高大善良的面孔。 这些都离不开朝廷反复的舆论宣传。 一旦出了事情,都是殷人惹的错,大明人怎么会有错呢? 大明人永远都是正确的。 其实这一切的原因都要归结于美色,上一任典司竟然骚扰黙康的妻子,差一点造成既定事实,为他戴上一顶绿油油的帽子。 幸亏被及时发现了。 所以黙康搞了一些小手段,把典司逼走了。 但是也留下祸患。 在上面挂上了一个不好的印象。 ....... 李鸣骅吃完后,就收拾了一下屋中的东西,安排好自己住的地方。 他的妻子,也就是那位东洋女人,过段时间才会过来。 作为中明的锦衣卫,他的适应能力很强。 李鸣骅先打开了卷宗,别看建立时间不长,卷宗的数量倒是有不少。 不过许多都是闲碎的小事。 比如哪个小部落死了几个人,为啥死的,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情,没有尹琪李鸣骅的过多关注。 简单翻了几下,他就放下了。 来到一个桌子面前,上面有一本书,这是知县走之前留下来的,都是要完成的一些工作。 “三日后,有一批货物从思康而来,香山需要交接一下。” “今年需要建造两所蒙学,地址未定。” 李鸣骅简单一扫,事情倒不少。 香山毕竟是中转地,许多货物都要从这里经传到罗浮,尤其是旁边有一条东西走向的河,差不多一直可以流到罗浮。 这一年内,都在疏通河流,对河中的鳄鱼进行捕杀。 可惜上一任典司还没有做完,就被逼走了。 “嗯,过两天这个事情先需要收尾。” 李鸣骅默默地记了下来。 以前在中明的时候只是当锦衣卫,还从来没有体会当官的感觉,尤其是作为一把手,处理民生要务。 他的目光一瞥,竟然从橱柜中找到一大堆报刊。 李鸣骅好奇的都拿了出来。 咳咳咳。 有的都充满了灰尘。 打开一看,全是这几年来大明京报发布的。 李鸣骅目光一喜,这个是了解整个新大明很好的机会。 到现在为止,他还只是有一个浅薄的认识。 他的目光落到一篇文章上,唔,写的真好,刚一读就有一种佩服的感觉。 那是肯定的,可能他是运气好,因为这篇文章时朱训樘匿名发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