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915节
书迷正在阅读:当无cp男主动了心[快穿]、和学霸互穿后、我在七零种蘑菇、炮灰觉醒以后[快穿]、怪物们的男妈妈[快穿]、救我于世间水火[快穿]、宿主今天崩人设了吗、六零之走失的妹妹回来了、菟丝花被邪神缠上后、我在八零拆快递拆到想吐
这已经不是远水救不了近火的问题了,孙权与一干文武意识到,这已经是危机东吴存亡之秋,一着不慎,整个东吴即将亡国,孙氏基业将毁于一旦…… 或许……这些豪门氏族,也将遭遇灭顶之灾! 孙权的心情糟糕到了极点,也心惊胆寒到了极点,所有人的心情都不好受。 那些哗然喧闹之声此起彼伏,似乎……这时候,谁也没有在意到,这里还是东吴的朝堂,是江东最神圣的地方。 “突袭而来的是关羽,就我们这群人?怎么守?” “是啊?就是派人去柴桑,那也不过是螳臂当车……我们的脑袋就比那颜良、文丑,比那五关下六名亡将的脖颈更硬朗么?” “可惜周大都督、太史将军不再,否则,这硕大的东吴……也不至于无人御敌啊!” 这一句句的话让孙权的心情更加烦躁。 却也是一句句的在挑衅着他的底线与尊严。 周瑜、太史慈…… 呵呵,他们若在……东吴内部早就打成一锅粥了? 听到他们的名字,反倒是此刻的孙权最想见到的人……是鲁肃,是那远在江夏的鲁肃! 他不由得感慨道:“何须公瑾?纵是鲁子敬在,他……他一定会教孤御敌之良方!他一定有退敌之策!” 孙权的话悉数传入了周瑜的儿子周循、周瑜的侄儿周峻的耳中。 两人彼此互视…… 周峻已经有些跃跃欲试,想要趁这机会……领了抵御关羽的“重任”…… 当然,这份“重任”在他眼里……多少有些意味深长的味道。 哪曾想,就在周峻要踏步走出之际,周循悄无声息的拉住了他的袖子。 “怎么?”周峻压低声音询问道。 周循则用极轻极细,唯有他二人才能听到的声音回应,“再等等……” “等什么?” “等……”说到这儿,周循不经意的抬眼,隐秘的瞟了下孙权,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细密,可仿佛声调中突然添加了几许笑意,“咱们不慌着出手,等这满朝文武再去送死一波——” 唔……送死一波? 周循的话提醒了周峻,也使他意识到,周循是要……借关羽之手,进一步的消除东吴的“有生力量”啊! 话说回来,如今周循有一万部曲,孙权还有一万亲兵,其中更是饱含着三千宿卫虎骑。 除此之外,那些大家族表面上哭穷,扬言部曲早就派出去了,家里都没男丁了,可事实上,谁家……不私藏个几千部曲呢? 这些人在,周循与“鸿雁”……还不足以完成起事。 所以,现在的局势,最好的解法,就是让他们去送……反正周循不急,急的就是这满朝文武! 想明白了这此间总总,周峻用无比佩服的眼神望向周循。 心头感慨: ——『不愧是叔父的儿子,这一等……等的妙啊!』 果然…… 在喧闹声中,吴郡、会稽大家族之首顾家族长顾雍,第一个站了出来,他提高声调,大声道:“诸位都静静,安静一下,谁说我东吴无人?老夫举荐一人,只要他挂帅出征,诸公鼎力相助,足可破关羽——” 果然,随着他的一道声音,整个朝堂瞬间安静了下来。 “谁?”孙权的眼睛炙热,他对顾雍提及的名字是望眼欲穿。 “建安十三年,此人征伐黄祖,敌军用艨艟战船打横,把守沔口,箭如雨下,正是此人率百人突入艨艟之中,斩断两条绳索,于是大军得进,最终斩杀黄祖!次日宴会,主公还说,能得此庆功宴,全靠此人斩断绳索的功劳!” “后其征战四方、平定叛乱……一身是胆,从来身先士卒,勇武无双,柴桑叛乱,他也平定过几次,最是熟悉那里地形,若由其统兵,可踏江而击之……关羽必败!此人……诸君都不陌生,正是身长八尺,武力不输于关羽……会稽余姚人——董袭!” 随着顾雍的话吟出。 此间朝堂突然沉默了…… 似乎、仿佛、好像……在现有的将军里,也唯独董袭这样不怕死的猛人,或许能拦住关羽。 哪怕是同归于尽! 当然,大家伙儿心里头明镜似的,董袭……也只是能勉强能与关羽碰一碰,未必就一定能胜关羽! 可……这种时候,也只能死马当作活马医了。 要不然……还能咋地? 真关羽杀进来,那就是又一个“江东小霸王”,不……他会是一个比孙策更难对付,更霸道的霸王! “我全家还有两千部曲,老夫悉数贡献出来,吾子全琮学过些许兵马统率,能使二十八重的大刀,可为董袭将军做先锋!” 说话的是全柔,这位汉灵帝时期就被举为孝廉,董卓之乱时,弃官归乡,回老家吴郡出仕的“全氏一族”族长,他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孙权的。 随着他的话…… 孙权眼珠子一定,仿佛突然想到了什么,“久闻全家有子‘全琮’少年有名,如今正直弱冠之年,文武全才,少年英雄,若是此番得胜,那孤便将长女许配于他?孙家与全家永结秦晋之好……呵呵,孤之长女孙鲁班,可最是敬佩少年英雄啊!” 孙权已经开始画饼了,当此东吴存亡之际,纵是爱女,他该割舍的也必须得割舍一下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层,吴之四姓“顾、陆、朱、张”,如今陆姓迁徒……所剩唯独三家,那么自然会有一个家族递补上去! 能成为孙权的亲家,无疑……这个机会很大,这何止是一张大饼? 这简直是……百尺竿头,鱼跃龙门的机会! 很明显,孙权的画饼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顾家也能拿出三千部曲!” “张家有八百部曲,任主公调遣……” “诸君怕是忘了,我孔家还有一子,如今身居骑都尉,我孔家亦有两千精兵!” “末将宋谦……只有三百兄弟,但愿意辅佐董袭将军,抵御关羽,将那关羽生擒,献于主公!壮哉我宋家门楣!” …… 就这样,不止是吴郡四大家族,会稽四大家族,许多次一级的家族,也纷纷站出,有钱的出钱,有兵的出兵,草草竟也汇聚了两万部曲。 还是那句话…… 这些大族不喜欢孙策、关羽这种猛人,因为太霸道了! 反倒是,他们喜欢孙权。 因为孙权……会最大程度对他们妥协,且给与他们极大的方便! 危急存亡,大族兴衰……这种时候,谁也不会退却。 “哈哈,好……”看着众人的轻吟,孙权那阴云密布的脸上……总算露出了几许笑意,他环望眼前同仇敌忾,纷纷请缨的众人……大笑道:“诸位都是孤的忠臣哪……有诸君在,区区关羽,何足道哉?孤……无忧矣,无忧矣……” 当即,孙权就想要发号施令,调派驻守会稽的董袭为统领,另派宋谦、全琮为先锋赴柴桑抵御关羽。 哪曾想……就在这时。 “天子诏书到,吴侯孙权听封——” 突然间,宫殿外,一道震耳欲聋的清亮之声遥遥传来…… 随着这道声音,孙权与此间文武一愣,这都啥时候的天了?怎么突然来了一封天子诏书? 可看清楚来人…… ——是曹丕! 这下,孙权、顾雍……还有许多提前得到风声的文武,他们一下子就懂了。 ——『是那封诏书!』 可碍于是天子诏书,他们就算是有……再要紧的事儿,也不可能打断。 更何况,这是一封“特殊”的诏书,是孙权心心念念,做梦都想要收到的诏书。 可…… 偏偏,此情此景下,这诏书宣读的时间与内容,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伴随着“踏踏”的脚步声,曹丕已经带着刘桢、吴质快步走入这即将成为“吴王殿”的地方。 他扯开嗓门高喊道: ——“盖圣王之法,以德设爵,以功制禄。劳大者禄厚,德盛者礼丰……近汉高祖受命之初,分裂膏腴以王八姓,斯则前世之懿事,后王之元龟也……” ——“……今封君为吴王,使使持节五官中郎将曹丕,授君玺绶策书、金虎符第一至第五,左竹使符第一至第十,以大将军使持节督扬州,领荆州牧事……今又加君九锡,其敬听后命。以君绥安东南,纲纪江外,民夷安业……钦哉!敬敷训典,以服魏王命,以勖相我国家,永终尔显烈!” 洋洋洒洒,共计三百多字……文字精炼,翻译出来,怕是一千字也无法诠释出来。 说起来…… 这一封诏书,名义上是汉天子敕封,可听起来,却大有……魏王册封之意! 特别是最后就一句“以服魏王命”,意思是说,你“大魏吴王”需要服从魏王的赐命,用来勉励您辅佐国家,长久地延续您那显赫的功业。 这算是文字中的春秋笔法,一笔带过! 却显而易见的将“魏王”与“吴王”排序,吴王……将永远在魏王下一位! 当然…… 如果是寻常,或许孙权会留意、在意……乃至于细细的琢磨下这“封王”诏书,甚至提出质疑……争取条件,可现在……他没有半点儿心情。 乃至于,这诏书颁布,孙权非但没有谢恩之意,更没有任何内侍接过诏书,没有文武群臣跪地拜服齐呼『吴王万岁』! 甚至,整个宫殿……完全没有一丁点的欢喜! 这……节奏有点不对啊! 吴质与刘桢已经感觉到此间朝堂的诡异。 而这诡异的气氛还在不断的扩散,愈发的浓郁了起来。 ——『什么情况?』 曹丕也觉得不对劲了,封王?这不是大喜事儿么?这不是该普天同庆的么? 怎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