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网游小说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在线阅读 -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446节

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446节

这就造成了大量的商贾蜂拥而至,商业税的收取顺理成章。    而因为商贾均需要被商务署约束,故而物价飞涨、囤积居奇的事儿,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缓解。    蜀中,竟没有通过铸小钱,铸“直百铢”,就成功的解决了蜀中的动荡与粮库捉襟见肘的难题。    因为商务署成立,商人地位的抬高,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农人想要经商。    一定程度上,这会影响巴蜀地区的农业产量。    还有其他乱七八糟的糟心事儿!    若是换作别人,一定会焦头烂额……    可谁让主管商务署的人是诸葛亮呢?    在他的统筹下,经商是有门槛的,农人与商人的转变是要经过严格的考察的,商务署也不是随便一个人想进就能进的。    而这需要复杂、繁琐的制度、约束!    偏偏这些……对于诸葛亮亮而言,都不是问题。    比起带兵打仗,排兵布阵,诸葛亮更强悍的地方在于治国理政啊!    这种“焦头烂额”的问题,诸葛亮处理起来,就像是“小儿科”一般,可谓是得心应手。    当然……    无论是第一条空城计与襄樊大捷,还是第二条商务署引发的连锁积极反应,这些从战报中,从密信中,从急件中,都离不开一个人的名字:    ——关麟关云旗!    自然,今日诸葛亮与刘备,就这个名字……已经聊了半天,也夸了半天。    赞美之词该说的早就说过了。    此刻,倒是另外一个与关云旗息息相关的政令已经是——箭在弦上,引而不发。    诸葛亮与刘备的表情也变的异乎寻常的郑重。    诸葛亮一丝不苟的问:“主公,你可准备好了?”    刘备顿了一下,他重重的点头,沉吟道:“云旗不过十五岁,尚有如此为民谋福祉之魄力,我刘备征战一生?这把年纪,如何会胆怯呢?”    刘备的语气坚决。    诸葛亮却再度问道:“主公,真的迈出这一步,可就没有回头路了。”    “哈哈哈……”刘备浅笑一声,淡淡的道,“我一生走过的不都是如履薄冰么?我又何曾走过回头路呢?云旗那答卷中的两句话,我是最认同,也是最发人深省的,所谓‘民富国强’,又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说到这儿,刘备紧紧的握住了诸葛亮的手。    他像是已经做出过最终的决定。    他重重的道:“凡我刘备之城郡,均要废除人头税,推行摊丁入亩,孔明这桩事儿,交给你了!”    ——郑重、凛然、正气、惟贤惟德。    做出这个决定,无异于刘备做出了选择。    在笼络更有能量、见效更快的氏族!    或者是坚实的站在最广泛的百姓之间,与这世间万万千千的黎庶并肩作战!    他坚定的选择了后者!    他要团结……天下十三州,那最广泛的,也是最卑微的,却蕴含着最磅礴能量的——黎庶的力量!    ……    ……    第251章 终究没能逃出,你的手掌心!    成都“天府之国”的美誉是出自《战国策·秦策》一篇。    ——“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    还有一种说法,巴蜀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再加上千年灌溉水利工程都江堰的滋润,让成都时时刻刻都被水滋润着。    也正是因此,沿着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江岸边。    区别于其它地方入冬后,早已是一片枯萎。    这里尤自毛毡铺地,沿着岸边三三两两的百姓席地而坐,还有士人曲水流觞作诗,山柔水软,暖风如醉。    自从曹操退兵后,这里已经是一派的安恬、祥和。    此时的刘备,带着诸文武,浩浩荡荡的马车车队沿着江边缓缓前行。    一干文武从刘备身边的法正那里得知。    此行的目的是刘备带百官前去祭奠某个人,沿途景色宜人,还有不少百姓带着男孩子在放风筝,风筝落到了刘备的马车上。    刘备吩咐所有车队停下,然后亲自帮男孩儿取下风筝……    这些男孩儿不懂,一旁的大人诚惶诚恐,连连致谢:“多谢玄德公,多谢玄德公……”    很快,刘备一行的到来,吸引了许多本围坐在席子上玩闹的百姓。    不少人拥簇了过来,也有跟着刘备车队的,像是对这位益州新主人的动向,大家都无比好奇。    马谡也骑着马跟着大部队,他猛地一挥马鞭,马儿疾驰几步追上前面的杨仪。    同为荆州人,自少不了闲话家常,更重要的是聊聊实事。    “诸葛军师让威公赴荆州去考教那关家四郎,如今这答卷也带回来了,可诸葛军师与威公却再不提起那关门弟子一事,想来是留给二将军一分薄面,也是这关家四郎徒有虚名,不舞之鹤尔!”    杨仪懒得搭理他,轻轻摆手:“任凭幼长怎么想吧……”    杨仪的回话,俨然……让马谡有了全新的理解。    “哈哈哈……”    他笑出声来,“威公啊威公,看起来你也是忌惮二将军啊……可忌惮也好,不忌惮也罢,真才实学就是真才实学,不舞之鹤就是不舞之鹤,这岂能更改?军师不是也教导你、我要时时刻刻说真话么?”    呵呵……    面对马谡的话,杨仪就笑了,他依旧不置可否。    心头却暗道:    ——『我怕说出真话来,你马幼常接受不了啊!』    ——『诸葛军师不收云旗为弟子,哪里是因为徒有虚名?那是因为云旗的光芒太过闪烁,诸葛军师教不了他呀!』    杨仪本想张口随便搪塞几句。    不曾想,他与马谡交谈的档口,周围的文武也在聊着什么,且对话的声音越来越多,一下子就将两人吸引。    “诸葛军师真有办法呀,那困扰着蜀中这么许久的物价高涨、囤积居奇,竟是因为一个小小的商务署迎刃而解,这下好了,物价得以平复,沸腾的民怨总算平定……商业税的收缴,更是充实府库,而付出的不过是抬高这些商贾的地位,废除商贾之贱籍。诸葛军师这已经算是捡来的麦子开磨坊,无本万利的买卖了。”    “是啊,诸葛军师主持开办的这商务署不服不行啊……可我更佩服的,还是诸葛军师那‘空城计’计退曹军,这才是胆识,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便是曹操也中了计,不服不行啊!如此‘空城一计’当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因为商务署;    因为空城计。    一时间,诸葛亮在蜀中的声望空前。    一干文武言语间,字字句句饱含着对他的佩服。    倒是这时,一个尖锐的声音响起,“话说回来,这曹军也退了,物价也平了,左将军怎么还不分配这益州沃野千里的田亩呢?这么多有功之臣都望眼欲穿哪!”    这道声音传出,登时间周围的声音一下子喧嚣了起来。    俨然,对于这沃野千里肥沃的耕地,无论是“东州派”,还是“荆州派”,亦或者是元老派,降将派,一个个都望眼欲穿。    唯独不高兴的是最不受重用的益州本地的派系,这沃野千里……本来可都是他们益州人的土地啊,可现在……    “唉——”    这些益州人,那一声声幽幽的叹息,仿佛石沉大海,经不起半点波澜。    倒是有人提醒道。    “话说回来,这次主公召集咱们这么多人去祭奠、吊唁亡灵?到底是祭奠谁呀?谁这么大的面子?”    随着这一句的出现,满座寂然了片刻。    终于有一个声音传出,“多半是那刘璋之父刘焉的吧,主公与他同为汉室宗亲,又屡次三番提及,谋取益州……是不得以而为之,对不起他呀!祭奠一番倒是也符合情理。”    “也对。”当即就有人附和,“曹操一个奸贼,在攻破邺城时,一边屠城,却不忘去吊唁袁绍,听说在袁绍的坟前哭的撕心裂肺,死去活来……咱们主公如此仁德?又岂会比不上那曹贼呢?”    “若是如此,待会儿到刘焉的宗祠前,咱们也需跟主公一道,悲从心中来,哭的要撕心裂肺一些……”    这一句句的议论传入马谡,也传入杨仪的耳中。    马谡微微摇头,“原来是祭奠刘焉哪,呵呵,世人皆慕虚名,究是刘皇叔也不能免俗啊!”    杨仪听着,依旧不说话。    他觉得……因为云旗那封答卷中提及的,今天这“祭奠”怕是没有那么简单咯!    拭目以待吧!    ……    那边厢。    诸葛亮与刘备坐在同一处马车内,法正也在……    刘备要推行什么,单单诸葛亮的支持是不够的,因为诸葛亮身后的仅仅是“荆州一派”,而法正背后的是如今更庞大的“东州派”。    “——天地间,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车辙马迹,经纬四极。黜陟幽明,黎庶繁息。”    刘备侃侃道:“曹操纵是大奸大恶,却也会在一篇《度关山》中写出这样的‘人为贵,立君牧民,为之轨则’的诗句,想来他也是悟出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他是清楚的……曹魏若只要立足一代、两代,那或许只用宗室与氏族足以,不用在乎黎庶的死活,可若想曹魏历经千秋万代,屹立不倒,就一定要有这份‘天地间,人为贵’的清醒认知。”    刘备说到这儿,诸葛亮却从怀中拿出另一封竹简,交给法正。    他解释道:“此为曹操在其属国颁布的《租调制》,早在建安五年时,就开始颁布,予以实施,近些年推广到整个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