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节
书迷正在阅读:卿卿难哄、别人练级我修仙,苟到大乘再出山、明明是生活技能,你却练成神技、上流夫人她越狱了吗[天灾+怪谈]、撒娇攻被男主强娶了、又怎么了我的大小姐、偏执竹马真香了、洛阳锦、玄学大佬满级回归后杀疯了、反派坐拥天下财富[快穿]
正在朝每个省一个航空母舰的目标努力,相信有一天终究是能做到的。】 “省”的概念他们之前听了一点,多少清楚。 但是这个“航空母舰”又是什么? 好奇心重的已经问了出来。 陈曦:“……” 这个你让我怎么解释? 【就是一种……可以把很多武器,包括战车什么的装上去, 上面能承载的武器有多少我很难说明白,但是上面最多的时候能承载的人数足足有四五千。】 陈曦想了想又说,【这个承载并非是按照老祖宗们生活的那种标准承载。 而是每顿都有肉有菜甚至有蛋有奶,吃得非常好,用得也不差的那种。】 此言一出,众人哗然。 尤其是那些特别喜欢开疆拓土,甚至是特别喜欢奢靡享受的皇帝们。 他们眼中只写了两个字:想要! 嬴政看着天幕,眼中闪动着精光。 陈曦说到这里,他其实是有点懂了的。 说是“航空母舰”,无非就是大一点的船。 但是这个船上可以承载的东西太多了,多到足以让四五千人安心生活,并且还能携带各种战车。 哪怕非是出海寻仙,也足够形成非常大的震慑力了。 嬴政又岂会看不出来其中的益处? 他看向墨家弟子。 后者一身冷汗:“陛下,此技术实在是超出了我们现在的研究许多,就算是臣绞尽脑汁,也没办法……” 嬴政当然知道,他只是还不死心罢了。 “算了,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吧。” 第234章 第二百三十四个老祖宗很骄傲 刘彻若有所思:“这航空母舰看起来是海上的, 有没有陆上的?” 他的敌人还是匈奴,所以海上的东西他想要,却也没那么想要。 陆上的就不一样了。 刘彻这个问题问的大臣们:“这……” 这谁知道呢? 不过感觉应该是有, 但是应该没有航空母舰那么夸张。 听那个规模就知道了,大小甚至可以成一个小城池了, 海上宽广还好说,陆上哪里走哦。 不过擅长溜须拍马的大臣们这个时候当然是不会打击刘彻的积极性的,而且就算是现在皇帝陛下下令全速研究, 他有生之年能不能研究出来都两说。 就算是刘彻是个比较凶残的皇帝,也不会因为这个杀人的。 这点他们还是有信心的。 于是刘彻在大臣们“宠溺”的眼神中,命令墨家的人准备研究了——也不是只有秦始皇那会儿才有墨家的, 他们大汉也有。 * 李世民那会儿墨家就确实是销声匿迹了。 但是李世民他有工部,民间还有无数的奇人异事。 他倒是不奢求能做出来航空母舰,但是起码要比现在强才行。 最重要的是, 这海上有多重要, 天幕已经说过了。 现在他们大唐还算是兵强马壮, 甚至还有余力去发展一下,那就多替后人做一点吧。 李世民揉揉眉心。 尤其是在大唐之后居然还是大宋那种, 软弱没骨气的朝代,经济文化倒是发展的可以了,但是军事方面那是一点不提升的家伙…… 指望他们发展海上贸易还行,指望他们去研究海上战争的东西, 那还是别指望了。 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李世民觉得自己肩膀上的担子可太重了。 若不是后人太弱,他也不需要这么折腾啊。 李世民叹了口气:“哎, 也还好朕现在知道了这个消息,否则的话, 还真的有点难办呢。” 武将们听到这里沉吟片刻,李靖是年纪有点大了不想说什么,但他看了一眼其他的武将。 尉迟恭上前道:“陛下,那臣等是不是要学一学海战?” 李世民思考片刻,微微点头:“是,看看爱卿们谁更喜欢这个吧。也不用都去学。” 这玩意儿大家倒是也都很积极,除了年龄和身体问题跟不上的几个,基本上全员报名了。 先试试嘛,不行再说! 主要是大家还憋着一口气,想要渡洋去揍小鬼子呢! * 武则天沉吟片刻:“修建天堂之类的工程可以暂时缓一缓了,先来研究一下这个船吧。” 上官婉儿道:“陛下也想海战?” “海战倒是不至于,朕年事已高,即便是现在开始训练海战,朕有生之年都不一定能派的上用场。 不过听天幕所言,后世海上贸易十分繁华,造出来船,倒是可以先去海外看一看。” 武则天摇摇头,“虽然看天幕上所言,那西方的国家,也只是明之后才开始强大的, 在这之前都不值一提。 不过,若是能提前接触也是好的,一来找一找我大周没有的东西,二来给后人示警。” 优秀的皇帝们那都是眼光十分长远的,想的差不多。 * 【如果说以上的东西还能说个有来有回,不算是特别明君,但是也不算特别昏庸的话, 朱见深剩下做的事情,那基本上都要挨几句了。 哪怕是比不上他爹那么昏庸无能,但是也绝对是朱元璋听了会跳起来打一顿的程度了。 前面我在提到明朝的特务机构的时候曾经说过西厂,这就是朱见深设立的。 西厂始立于成化十三年,设立的地点就在西城灵济宫前面的一家灰厂内。 西厂正式成立后,汪直借用锦衣卫中的力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他的特务网络。西 厂的特务人数,在当时比东厂要多出一倍。 东厂的太监尚铭,也不得不俯首听命于汪直。 而汪直也是和明英宗时的王振、明武宗时的刘瑾、明熹宗时的魏忠贤并称为“明朝四大宦官”的人物, 虽然其擅权和为害远不及王振、刘瑾和魏忠贤,对当时边地秩序的相对稳定确实起过积极的作用,并表现出一定的军事才能, 但他作为朱见深的心腹,提督西厂后罗织大狱,逮捕大臣,制造冤案,致使朝野大哗, 导致最后罢职夺俸,黜为闲人。】 【虽然朱见深设立的西厂气焰极其嚣张,导致大臣们竞相上奏前后只持续了五年多, 但此举一方面是扩大了明代特务的职能与侦察范围,侦察的地点不限于都城、地方,而遍及南北边腹各地,这是此前的东厂所没有的; 另一方面,朱见深设立了西厂,无疑加强了皇帝对于特务组织的偏爱心理。 后来的明武宗朱厚照,也就是朱见深的孙子,就效仿他祖父的做法,非但重建西厂,又增设了内行厂。 特务组织的存在,使原本属于厮役之流的旗尉,得以肆意凌辱大臣,也算是明代的创举了。 什么“刑不上大夫”这种事情,在明朝的时候是不存在的。 只要特务组织想,甚至很多时候都不需要皇帝同意,就可以对大臣们直接进行抄家灭门,酷刑加身的惩罚。 在明朝的时候当官,可能真的没当个宦官来的有尊严。】 如果单纯是这个的话,明朝的老祖宗们表示他们还真不会生气。 设立特务机构是明朝的传统,从朱元璋时期就有了的。 他们还真不觉得肆意凌辱大臣们有什么不对,反正这帮大臣也是给他们皇家做事的,做不好打打骂骂怎么了? 但是听到后面,说宦官们不需要经过皇帝同意就能处置大臣,他们就不高兴了。 就算是朕不把大臣当人只是当奴才,但是你宦官也是奴才,居然敢越过朕的允许去干这种事? “朱见深是个什么东西,居然不能约束宦官?”朱元璋愤怒的拍扶手。 马皇后:“……陛下,是本身就不应该设立这样的特务机构。” 当时朱元璋想要搞锦衣卫的时候,马皇后就不是很赞成的。 不过前朝的事情,马皇后虽然偶有参与,却也不会说太多。 毕竟她是后宫之人,主要朱元璋不是太过分的,也会尊重这个皇帝。 但是现在天幕提到这么多的话,那就不是很好了。 朱元璋原本也就是仅仅设立了锦衣卫的,撤就撤了。 所以他咳嗽一声道:“这个朕还要考虑考虑。皇后就不用说那么多了。” 马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