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节
书迷正在阅读:卿卿难哄、别人练级我修仙,苟到大乘再出山、明明是生活技能,你却练成神技、上流夫人她越狱了吗[天灾+怪谈]、撒娇攻被男主强娶了、又怎么了我的大小姐、偏执竹马真香了、洛阳锦、玄学大佬满级回归后杀疯了、反派坐拥天下财富[快穿]
十二月,盛庸率师与燕军会战于东昌,燕师大败,主将张玉战死。 这简直是让朱允炆飘了起来,这个时候也就不想着跟燕军示弱了,第二年朱允炆便恢复了齐泰、黄子澄的官职。】 【这也太沉不住气了。】嬴稷微微摇头。 作为战国大魔王,嬴稷虽然自己不亲自打仗,可是也知道骄兵必败的道理。 尤其是战场上形式瞬息万变,没有将敌人彻底打死打残的时候,就不能确定到底谁是赢家。 这样骄傲的场景他也似曾相识,哪怕死了这么多年了,回想起来当年长平之战后的情况他也后悔呢。 若是当时听白起的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拿下邯郸,哪还有后面嬴政统一六国啊! 说不定他这个时候就统一了大半了。 所以在听到朱允炆如此急不可待的时候,嬴稷可以说是十分失望了。 【二月的时候,燕军再次挥师南下。 三月,朱棣在滹沱河打败盛庸,再在藁城打败吴杰等人。 朱允炆以放逐齐泰、黄子澄为名,让他们外出募师勤王。 当时,虽然大部分时候是朱棣这边胜利,可是损失也颇为惨重, 而朱允炆的军源颇广,燕军于河北、山东一带所攻下的城邑,回去之后便又为朝廷兵所据。 双方之间也是你来我往,颇有拉锯战的意思了。】 【直到建文三年年底,有内臣自京师告密,朱棣得知南京空虚可图,决计改变战略。 建文四年,朱棣率师南下,四月,连破何福、平安大军。 五月克泗州、盱眙,兵指扬州。 这个时候朱允炆也飘不起来了,遣庆成郡主至燕师,想要割地求和,那朱棣肯定是不会答应的。 现在距离得到整个天下,也不过是一步之遥了! 跟朱允炆割地求和?那是傻子才会做的事情。】 【果然,很快,在同年六月,江防都督陈瑄以舟师降燕,燕师渡江,下镇江,直逼南京。 谷王朱橞与李景隆开金川门降,南京城陷,宫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终。】 听前面的时候,朱允炆还仅仅只是感慨自己识人不明,没有认清楚李景隆是个废物而已,甚至在一开始听。 但是再次听到李景隆开门投降的消息的时候,朱允炆那就是勃然大怒了。 他能容忍李景隆没什么本事,但是他居然敢开城门投降,这绝对是站在朱允炆底线上蹦跶了。 “这么喜欢投降,来人啊,将李景隆捆了,不许给吃喝,丢到燕王那边去!”朱允炆神色阴郁,“朕让他好好投降!” 李景隆:“!!!陛下饶命啊!” 但是这个时候说什么都晚了,侍卫们很快上前,把人给拖走了。 【不过对于朱允炆的结局,倒是有着许多不同的说法。 一种说法便是刚刚我提到过的在皇宫里被烧死, 还有一种说法,是朱允炆逃离京城,颠沛流离,千方百计逃避追杀, 后隐居于湄江的观音崖一带,诚心向佛,终了一生,著名的藏君洞也因此而得名。 第三种说法,便是朱元璋曾经向刘基请教有没有可以教朱允炆守天下的办法,刘基于是做成一小箧,用铁汁灌其锁授之。 靖难之变,燕军攻入南京,朱允炆开箧而视,见里面有一件袈裟,一件伽黎,两把剃刀,一个度牒。 朱允炆说:“此刘伯温教我也。”于是出家为僧而逃。 甚至还有说法,是朱允炆跑到了海外去。】 【也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的说法,所以在民间也经常流传着朱棣到处派人抓捕朱允炆的消息。 甚至之后命郑和下西洋,也是想要找回自己这个曾经是皇帝的侄子。 当然这种可能性作为后人,甚至是作为当时的人可能都不知道。 事情如何,也只有朱棣和朱允炆本人清楚一点了。】 【但是无论如何,朱棣在登基之后,最重要的事情还是要确立自己继位的正统性,和处置朱允炆朝堂上反对他的人。 也就是说,他不能成为一个乱臣贼子。 所以在朱棣攻占南京之后,开列“奸臣榜”,诛杀了一部分建文朝臣,例如方孝孺及其宗族亲友被杀者八百七十三人,其门生卢原质、郑公智、林嘉猷皆殉难; 黄子澄、齐泰等被诛杀灭族,练子宁之死,弃市者一百五十一人,家族被抄没戍远方者又数百人; 陈迪之死,远戍者一百八十余人; 司中之诛,姻族从死者八十余人; 胡闰之死,全家抄提者二百七十人; 董镛之死,姻族死戍者二百三十人。】 朱允炆听着这些人的名字脸色越来越白。 这可都是他建文朝廷的忠臣啊!这就都被斩杀一空了…… 【当然了,朱棣虽然学到了他爹的残忍,但也没有那么残忍。 他其实并未将“奸臣榜”上的人全部诛杀,如张紞、王钝、郑赐、黄福、尹昌隆等人皆被宽宥任用。 改封吴王朱允熥为广泽王,衡王朱允熞怀恩王,徐王朱允?敷惠王,随母妃吕氏居懿文太子陵园。 朱允炆在的时候追尊自己的父亲朱标为兴宗孝康皇帝,朱棣也改回了名称,仍称懿文太子。】 朱元璋:“???” 他怒视朱棣。 虽然他对自己这个孙子也有诸多不满,但是这点上面朱允炆做的实在是很符合他的心意。 哪怕他知道如果是朱棣登基的话,朱标再被追封为皇帝有点不妥当了,但这并不妨碍他生气。 逆子! 朱棣:“……” 多少还是有点心虚的,所以他缩着脖子不敢说话。 朱标虽然是其中的主角之一吧,但是他实在是没什么立场在这里说话。 尤其是朱元璋在替他生气的时候,朱标就更是没办法说话了。 最后他叹了口气。 算了随便吧。 只是…… 这次有了天幕预警,他未必会如同之前一样早逝。 那自己这个弟弟…… 朱标看了一眼朱棣。 朱棣都已经知道自己然后会当皇帝了,而且他们也知道朱允炆不适合继承皇位,那父皇会如何选择呢? 朱棣,又会是什么样的想法呢? 【在对众亲王的态度上,凡在建文年间被废黜幽系的诸王一律恢复了王位。 于是藩王们纷纷到京师朝见新天子,朱棣动不动就给予大量赏赐。 表面上看来是遵从祖制以笃亲亲之谊,但实际上却有着“多给你点钱你别闹了”的驾驭之意。 在胁迫宁王结盟时,朱棣曾许宁王以“事成当中分天下”,但朱棣做了皇帝却不认旧账, 不要说中分天下,就是宁王乞求苏州、钱塘也不获准,最后改封的南昌。 朱棣还暗中削夺诸王的实际权力及军权。 代王、岷王、齐王的护卫先后被削,连同母弟周王的护卫也被迫交出,必使其力不足与一镇相抗。】 顿了顿,陈曦又道:【当然,也正是因此,明朝养宗室的负担就更加加重了。】 第194章 第一百九十四个老祖宗很骄傲 【除此之外, 朱棣还昭告天下:建文时期更改的成法,全部恢复旧制。 凡建文年间贬斥的官员,一律恢复职务。 建文年间制定的各项法律规定, 凡与太祖相悖的,一律废除; 并大赦天下, 除了犯谋反、大逆,谋杀祖父母、父母等重罪不赦外,其余罪无大小, 通通赦免。 主打一个跟朱允炆对着干,你赞成的我就反对,你反对的我就赞成。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 朱允炆定下的一些有利于民生的规定也被废除, 比如他在建文二年下令减轻洪武年间浙西一带的极重的田赋,至此又变重了。 这部分人肯定不会真心实意的拥护朱棣了。 但是对于自己这边的人, 朱棣也是进行了大规模的封赏。 永乐元年四月, 再论靖难的功劳, 朱棣封驸马都尉袁容等三人为侯,陈亨子陈懋等六人为伯。 并广求贤才, 对山林隐逸的怀材抱德之士,令官府寻访,量材擢用。】 朱棣:“……” 他那个时候也没考虑那么多嘛,毕竟对政敌, 那就是要矫枉必须过正的, 不然万一死灰复燃了呢?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朱棣做过一件事, 让天下读书人都为之愤慨的。 那便是杀方孝孺。 在此事上还有个说法是,方孝孺被诛了十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