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开局直播嬴稷炫崽秦始皇在线阅读 - 第196节

第196节

这种举措震慑了一批官员,使他们行为大为收敛。】    【……“剥皮揎草”是什么?】    【是明朝法律《大诰》中的一种酷刑, 就是把人皮完整剥下来,做成袋状, 在里面填充稻草后悬挂示众。    此刑罚的适用范围是贪腐官员,将剥下的人皮制成鼓或者填入稻草制成人皮稻草人立于衙门门口或者当地土地庙的门口,用以警告继任官员,切勿贪赃枉法。    当然,也有个说法是朱元璋并没有真正的用过“剥皮揎草”这样的酷刑,    而是海瑞在上疏中提到“因举太祖法剥皮囊草……谓今当用此惩贪”,才会有说朱元璋是个扒皮狂魔的说法流传出来。    再加上作为皇帝,尤其是开国皇帝,有点什么就会被无限放大。    比如说朱元璋的长相,在之后满清的时候已经变成了“额高眼细,鼻凹唇宽,耳朵虽然小却很厚,颊骨凸出但下巴硕大”的丑陋形象了。    虽然我们后人已经不知道朱元璋长什么样子,但是画像上那种基本上是人长不出来的吧……】    朱元璋:“???”    老朱他虽然不是什么潘安宋玉一般的美男子,可也是仪表堂堂吧?    不然怎么配他们家貌美如花的马大妹子?    这满清到底是哪儿?趁着现在老朱还能打,赶紧替子孙斩草除根了。    至于后人造谣他扒皮萱草这件事,朱元璋反而倒是觉得没什么。    虽然自己没有真的做过这个事,但是有这个机会的话,他也不会真的不做。    【当然,这也并不代表朱元璋对贪官污吏的态度就和蔼了。    他确实很喜欢实行“法外之法”,不按照法律的规定加重处罚,    时的官员就算是贪污得不多,也会被处死:比如建昌县知县,接受四百贯钞,凌迟处死;    开州知州贪赃害民,地方耆老百姓赴京告发他,他让手下在途中将告状的百姓抓回去关押致死,事发,被处以枭令示众;    德安县县丞,收受下面里长送的罗、绢、布共十匹,钞八十贯,知府前往抓他,他居然还拿一把铁叉拒捕,被凌迟处死;    莱阳县丞收赃一百贯,凌迟处死。】    【朱元璋对自己培养的官员,也决不姑息迁就。    为了培养和提拔新力量,朱元璋专门成立了培养人才的国子监,为没有入仕的年轻读书人提供升迁机会。    他对这些新科进士和监生厚爱有加,还经常教育他们要尽忠至公,不为私利所动。    朱元璋还制定了整肃贪污的纲领《大诰》和《醒贪简要录》。    《大诰》一书是他亲自审讯和判决的一些贪污案例成果的记录,书中还阐述他对贪官态度、办案方法和处置手段等内容。    朱元璋下令全国广泛宣传这本书,还叫人节选抄录贴在路边显眼处和凉亭内,让官员读后自律,让百姓学后对付贪官。】    【而且朱元璋还允许民间百姓上访。    明朝允许百姓扭送不法官吏,如果官吏在征收税粮以及摊派差役作弊曲法,百姓可以向上级官吏举报,也可以直接扭送。    不仅如此,对于应当接访而没有接访处理的上级官员,亦要依法论处。    此外,朱元璋在午门外特设“鸣冤鼓”,民间百姓若有冤情在地方讨不回公道,可上京击鼓直接告御状。    在这方面对百姓的保护,朱元璋设立的还是挺不错的。    当然了,很正常的是,也就是这个时候还有点用,后面就形同虚设了。】    朱元璋本来还得意洋洋,自己给百姓们想出来的这个策略还是蛮不错的,起码保证了百姓上访的权利。    就算是地方官员不行,那他总可以吧?    百姓们在地方得不到的公平,那皇帝给啊!    但是后人居然一点都不听话,这让朱元璋又一次想起来是朱棣的后人,恶狠狠地瞪了过去。    朱棣:“……”    他好无辜,为什么总要因为后人被骂?    想到这里,他也恶狠狠的瞪着天幕。    不要让他知道到底是谁在后面弄出来的这点破事,否则的话,他一定饶不了他!    虽然和朱元璋一样,他也看不到那个败兴的后人。    【朱元璋当政三十一年,先后发起6次大规模肃贪,杀掉贪官污吏15万人。    他“杀尽贪官”的行动贯穿始终没有减弱,甚至在马皇后和太子朱标死后更加疯狂,    但贪官现象始终未根除,所以朱元璋晚年只能发出“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尸未移而人为继踵,治愈重而犯愈多。”的哀叹。    这个问题其实不光是明朝,各朝各代,甚至是我们现在都会有层出不穷的贪官污吏。    财帛动人心,哪怕是开始的时候还想要当个好官,在面对诱惑之后也不一定能保持本心。    当然也不是说没有能够保持本心的人,只是这样的人还是太少了,杀了一个还有一群层出不穷。    如何平衡这之间的关系,是每一个统治者都要思考的问题。】    老祖宗们点头,心里开始思考自己的子孙们对这件事情平衡的如何。    最后都叹了口气。    毫不意外,基本上都有那么一两个平衡的不错的皇帝,否则也不会出现盛世的局面。    只是也有那么好几个不行的后人,不然江山也不会覆灭了。    【正因为知道百姓的种田的艰难,所以朱元璋还十分重视兴修水利和赈济灾荒。    他在即位之初就下令,凡是百姓提出有关水利的建议,地方官吏须及时奏报,否则加以处罚。    到其统治后期,全国共开塘堰大约40987处,疏通河流大约4162道。    这对百姓耕种的好处不言而喻。】    【且朱元璋对天下老年人施以尊重,颁布诏书和法令,规定每地要善待老人,并让县官定期送去米面衣物进行慰问。    朱元璋怕执行不力,就又叮嘱礼部尚书,要以皇帝的名义再次重申一下这项政策。    为了让居家养老者有人服侍,洪武六年规定:“民年七十以上者,许令一子侍养,免其差役。”    也就是说,为了更好地让70岁以上的老人安度晚年,国家允许老人的一个儿子免于服役。】    【对于那些孝敬老人的人,朝廷不但给予精神表扬,还给予物质奖励,赏赐衣物,发放奖金。    而且,这些孝子孝女年老时可以享受特殊待遇,当他们年届60岁就可以享受普通老人80岁时才能享受的福利待遇。    如果孝亲模范不幸成为孤老,那么他们在家就可以享受到在养济院的同等待遇,当地养济院会每月按标准把钱粮送到他们家中;    去世后,政府还会发放三两银子作为丧葬费。    在朝廷的要求和带动下,形成了尊老养老的风气,赡养老人的要求也渗透到各地家法族规之中。】    【也不仅仅是养老这方面,朱元璋时期的各项社会福利,也是整个古代最好的时候。    免费养老院、免费医院和免费公墓统统出现。    朱元璋还曾经试验过“保障房”政策,命令在南京试点,于郊外修筑公房,并安排无家可归者居住,是世界最早的国家免费福利公房。    此举也是最大限度的稳定了百姓,稳定了社会。】    嬴政微微思索:“我大秦现在的财力,是否能支持这样的保障?”    李斯:“……”    好么,他就知道皇帝陛下肯定对这个有兴趣。    “此事事关重大,臣要下来和同僚们商议评定一番。”    嬴政点头,知道就算是他想要这么做,也要看看国家的财力。    毕竟他之前各处征战,已经搞得国库空虚了,现在天幕上所提的这些听起来简单,但是操作起来需要的银钱一点不少。    确实是要好好盘算。    “若是不行,便先以咸阳为中心试验一下。”嬴政对这个计划还是蛮上心的,有种志在必得的冲劲儿。    李斯能说什么呢?    “诺!”    同样的场景在汉武帝刘彻时期也在发生,千古一帝们其实是有着同样的敏锐的。    大臣们当然也知道这是一件好事,哪怕他们只是执行命令的,也一定会在百姓之中留一个好名声。    只是……    桑弘羊抓了抓日渐稀疏的头发。    陛下啊,能不能考虑一下我们大臣的命啊!    第182章 第一百八十二个老祖宗很骄傲    李世民十分心动:“朕枉称爱民如子啊!这些法子, 朕怎么从来没想到呢?”    杜如晦道:“陛下,这天下初定,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了, 再加上我等并非是农人出身,对农人的想法自然是想的没有那么周到, 实在不必自责。”    李世民听了稍微安慰一些:“不过这也并非朕偷懒的借口。    克明,辛苦你和玄龄拿个章程出来,这样的福利, 朕要让我大唐的子民也享受到!”    杜如晦、房玄龄:“臣遵命。”    魏徵:“……”    到底谏不谏呢?    不谏的话,他们现在国库空虚,这种事情肯定是花钱的, 哪来那么多钱让陛下造啊?    但是谏的话,此事也不是那种为了皇帝面子的封禅活动,是实打实对百姓有好处的事情……    魏徵咬咬牙, 要不他号召众同僚捐点钱?    “若是没钱的话……”李世民突然开口, “朕看这周边各国的国库似乎还是很充裕的, 如果跟他们筹谋些费用,想必他们是不会介意的吧?”